曹雁冰:经纬纵横育桃李,山河为卷写丹心
在新化一中这片孕育英才的沃土上,地理学科犹如一扇洞察寰宇的智慧之窗。曹雁冰老师,便是这扇窗前最执着的点灯人。他以山河为卷,以经纬为笔,将“人地协调”的种子悄然播撒,在学子心田绘就一幅幅壮阔的生命图景。他的课堂,是星斗挪移的轨迹,是季风流转的呼吸,更是思想碰撞的熔炉,引领学生于方寸地图间遨游万里河山。
深耕沃土:以生活为基,点燃地理之炬
“地理绝非尘封的图册与冰冷的数据,它就是我们足下的大地,呼吸的空气,是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脉动。”这是曹雁冰老师始终践行的教学箴言。他深谙“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”这一新课标精髓,将抽象原理化作触手可及的具象体验。
他的课堂,永远充盈着泥土的芬芳与江河的气息。讲解“流水地貌”,他以蜿蜒滋养新化的资江为例,剖析其阶地形态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关系;阐释“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”,他让学生们研究本地独特的梅山文化,理解一方水土如何塑造一方人文。他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,校园内的植被分布成为理解“不同空间区域尺度的环境如何影响植被”的生动样例,县内的城市、集镇、村庄分布则化身为探究“中心地理论”的鲜活样本。这种根植乡土、链接生活的教学,使地理知识不再是悬浮的符号,而成为学生感知世界的真实触角。
匠心独运:多维启智,精铸素养之基
面对新高考对学生综合思维与核心素养的更高要求,曹雁冰老师锐意革新,构建起“情境-问题-探究-迁移”四维一体的高效教学模式。他认为,优质的地理课堂应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,学生是探索画境的旅人,而非被动观画的看客。
每一堂课,他都匠心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。分析“产业转移”,他以“珠三角制造业企业内迁浪潮与粤东西北产业园区机遇”的真实案例导入;探讨“全球气候变化”,一段震撼的极地冰川消融纪录片瞬间将学生带入问题核心。真实、复杂、具有地域特色的情境,是激发深度思考的引擎。
情境铺陈之后,精准递进的问题链是关键。在“区域可持续发展”单元,他围绕新化资江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议题,设计层层深入之问:“资江当前主要生态价值与面临压力何在?”“不同开发方案(侧重生态/经济/综合)的利弊如何权衡?”“怎样的模式能兼顾保护与发展的长远平衡?”这些问题如同思维的阶梯,引导学生抽丝剥茧,锤炼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。
曹老师视地图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。他系统培养学生“析图-绘图-用图”能力。从等高线地形图中判读新化某区域土地利用的合理性,到根据气候数据绘制并解读本地气温降水变化曲线图,再到运用软件初步分析县域人口迁移的空间特征,地图技能的深化训练,使学生具备了在信息洪流中把握空间格局的锐利目光。
硕果盈枝: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
三十载春华秋实,曹雁冰老师以赤诚之心与精湛之术,在地理教育的园圃中耕耘出累累硕果,其育人成效与专业贡献有目共睹:
他所执教班级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100%,优秀率稳居年级前列。高考地理单科成绩尤为突出,平均分、高分段人数屡创新高。2016届所带576班(我所在的班级),地理平均分超省平均线21分,袁雨萱同学更以89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全县地理单科状元且总分获新化县文科状元。2019届644班,地理高考成绩位于娄底市第一名,奉琛宇同学获新化县文科状元。多次荣获“优秀指导教师”称号。
在班主任工作中,曹雁冰老师将地理学科特有的“人地和谐”观融入德育,引导学生胸怀家国,关注乡土发展。他以耐心细致和公平公正赢得学生深深爱戴与家长高度信任。所带班级班风正、学风浓,多次获学校“优秀班集体”,他于2023年获得县“优秀班主任”荣誉称号。2024年9月,在第40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,他被评为“优秀教师”称号。
心系桑梓:山河为证,矢志不渝
“地理教师的使命,不仅是传授山川湖海的知识,更在于塑造一种胸怀天下的格局,一份热爱乡土的情怀,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智慧。”曹雁冰老师常以此自勉。回望来时路,从青涩到成熟,变的是岁月与学识的积累;不变的,是那份对三尺讲台的敬畏、对地理学科的热忱以及对脚下这片新化大地的深情。
他感恩于学校的培养沃土、同事的携手同行、家长的理解支持、学生的求知目光。这份感恩,化作他持续精进的动力源泉。他深知“关山初度路犹长”,教育改革浪潮奔涌,核心素养要求日新。他如一位永不停歇的攀登者,始终保持着对教育新理念、新技术、新方法的敏锐嗅觉与学习热情,积极参加研修,不断更新知识储备,优化教学策略。
“行之力则知愈进,知之深则行愈达。”曹雁冰老师没有豪言壮语,唯有日复一日的踏实耕耘。他将继续扎根于新化一中这片教育热土,以山河为卷,以经纬为墨,以仁爱为魂,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书写不平凡的育人篇章。他深信,今日用心浇灌的地理之苗,终将在学生们未来的人生旅途中,生长为支撑他们理解世界、建设家园的参天大树。这份对教育未来的坚定信念,如同他热爱的山川大地,永恒而辽阔。